2013北京音乐剧导表演艺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6-09-25  次浏览  分享到:

2013年8月11日,由中国音乐剧孵化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北京音乐剧导·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近年来,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呈井喷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演员与音乐剧爱好者投入到音乐剧艺术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本研讨会旨在探索中国音乐剧导演创作路径与表演规律,推动导演创作理念与舞台表演实践更好的结合,繁荣中国音乐剧产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原创音乐剧作品。本次研讨会是国内首次以音乐剧导演与表演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这也反映出国内音乐剧研究正趋于深入化与系统化。
 北京市海淀区委陈伟宣传部部长陈名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学者俞虹教授、美国著名音乐剧导演科普兰·伍德拉夫教授、著名音乐学家居其宏教授、著名歌唱家梁召今教授,以及优秀演员代表欢聚一堂,以音乐剧艺术的导、表演为主题,各自发表了精彩演讲,并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讨论。
 陈部长为研讨会致辞,指出在国家进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下,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全国文化中心历史进程中,海淀区凭借丰富的文化创作与产业资源,可以大有作为。而艺术上的交流活动促进政、产、学、研各个专业之间的互相碰撞。从而对推动海淀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陈名杰部长在会上提出“四聚”理论:第一叫聚集,先从物理层面把大家集中在一起;第二是聚合,希望在一起不断地聚合产生化学反应;第三叫聚焦,聚焦希望大家针对一些专业题材不断地来聚焦,最后出现聚变的效果。并进一步表示:“从聚集、聚合、聚焦、聚变的角度讲,我们今天的研讨会意义非常大,在推动海淀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推动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推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伟大历程中间确实也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随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学者俞虹教授做了致辞。俞虹教授从观看者的角度出发,肯定了近年来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提出以探讨中国音乐剧表演路径与表演规律试图推动导演创作和舞台实践的结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会上,俞虹教授回顾了北京大学艺术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心工作予以肯定与赞赏,指出北大的艺术教育立足于中国文化,走中西兼容为中国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北大的民族音乐和音乐剧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音乐剧创作与产业高端论坛,广泛地与海内外音乐剧领域精英人士开展了合作,开设音乐剧的公益课堂,免费向北京大学和其他的高校的学生们提供了音乐剧的艺术和课程,产生了非常积极良好的艺术影响,同时创建了北京大学国际音乐剧大师班,搭建国际化音乐剧平台,在推动音乐剧科研进展,引导广大学生积极的参与校园艺术创作的同时还进行了创作与制作音乐剧。其中大型原创音乐剧《大红灯笼》得到了业主人士和专家的广泛认可,中心制作另外两部音乐剧《元培校长》和《曹雪芹》也即将登上舞台。我们相信北京大学的优质优厚的人文资源以及民族我们学院的民族音乐和音乐剧研究中心,他们这种前沿的追求是为引领中国音乐剧应该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心主任周映辰教授进一步介绍了中心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她提出海淀区有很好的艺术土壤,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现在有很多知识阶层包括作家都没有接触过音乐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观众群,传播与辐射对音乐剧艺术事业的壮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周映辰教授还谈到,适逢曹雪芹去世250周年,目前中心推出第二届原创音乐短剧剧本征集大赛,围绕“曹雪芹、红楼梦、黄叶村”为创作主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沟通桥梁,扩大文化传播。周映辰教授还在会上分享了自己作为音乐剧导演的创作心得,她指出好的音乐剧导演有一个开阔的艺术视野,美国戏剧大师罗布特布鲁斯丁就讲过在美国商业性和艺术性是有区别的,艺术性的戏剧生存很艰难,但是我们在强调商业性的同时一定不是使艺术性缺失。
 美国资深音乐剧、歌剧导演科普兰·伍德拉夫(Copeland Woodruff)在会上发言。伍德拉夫对刚刚结束的第四期北京大学国际音乐剧大师班教学情况做了汇报,指出了解不同风格的表演演唱和跳舞,了解跨越国界的戏剧的相似之处是十分重要的。
  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居其宏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音乐剧剧本和音乐创作的重要性,指出音乐剧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不只要在导、表演上下功夫,剧本、音乐的质量至关重要。居其宏还指出了目前音乐剧导演存在的不足,即在音乐剧这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面前,导演自身对音乐剧各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够。
 中共北京海淀区委文促中心主任叶亮清非常看好当前海淀区演出市场的资源,并提供了一组有力的数据:2012年全国的电影票房170亿,海淀区域占到5.5亿,演艺行业全国大约是130亿的票房,海淀区占2.2亿,约60分之一市场比例。因此叶主任进一步提出,应当以北大为依托,建立专门的音乐剧演出场所的设想。
 BBC资深演员、作曲家 Matthew Homles发表了对音乐剧导、表演的不同看法。他认为音乐剧作为一种高度融合的舞台艺术,并不需要十分刻板的与其他舞台艺术区分开来,话剧、歌剧导演也可以成功地执导歌剧。他还强调现场感觉对音乐剧来说十分重要,一部剧的好坏最终取决于观众的选择。
  音乐剧研究学者傅显舟在会上提出三点音乐剧创作要点:第一,要遵循音乐剧创作和制作的基本规律,音乐、舞蹈与戏剧要融为一个整体;第二,音乐剧题材选择上可以更多的考虑改编经典,减少叙事压力,这也是由西方大量经典音乐剧作品所证实的成功经验之一;第三,编剧、作曲、作词等一定要达到专业水平,演员要符合三项全能的要求。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侯锡瑾教授对中心举办的国际音乐剧大师班表示赞赏。她还提出,应该打破唱法的界限,关键是要表达人物。
  新乡学院音乐系系主任李国伟教授,作为北京大学2013年第四期国际音乐剧大师班的学员代表也在会上做了发言,对音乐剧艺术中心的发展表示祝贺,还以《让理想飞翔》为例,谈到了高校的戏剧。她还谈到了音乐剧对高校的意义,即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很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提升我们校园的文化,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
  本次研讨会加入了音乐剧表演实践观摩环节,表演者为北京大学第四期国际音乐剧大师班的学员,他们汇报了《蝙蝠男孩》、《恐怖小店》、《芝加哥》、《春之觉醒》等数十部西方经典音乐剧中的唱段。这些唱段均出自当下西方最活跃的音乐剧剧目,部分唱段在国内尚属首次亮相,为嘉宾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首届“中国原创音乐短剧剧本征集大赛”的获奖作品《时光机》也在研讨会上得到了完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