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剧!|自编、自导、自演北大人不朽的青春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03-16  次浏览  分享到:

2017年12月12日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创作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大钊先生》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了试演。这部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献礼的音乐剧以全新的戏剧结构方式重述历史,重构历史、梦想、青春与新时代的关联。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部由北大学子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剧,领略这部剧用高雅的艺术演绎的大钊先生高尚的人生。

 

 

 

 
 

 

“今晚这部剧,超出我的想象。”

 

这是现场观众观剧后的切实感受。李大钊先生的精神对青年人是莫大的鞭策和激励,它提醒着青年人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01

  大钊先生

 

 

李大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和封建顽固势力展开激烈斗争。十月革命后,李大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宣传,写下《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雄文。他曾领导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先生领导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先生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其一生最好的诠释。在宏阔的音乐声中,一位傲骨铮铮的革命先烈形象,一个关于青春、信仰、革命的故事,渐渐浮现。

 

 
 

 

序幕

 

  黎明时分

 

1927年4月28日,更声打破黎明的沉寂。盲人、卖油茶的、练把式的都早早聚集在西交民巷,为的是看看用绞刑架杀人的“西洋景”。

 

绞刑架对小老百姓们来说是个新鲜玩意儿,听说今天要杀人,还杀人不见血。本指望拿馒头蘸人血治痨病的卖油茶的大婶儿显然有些失望。盲人对这“只用绳不用刀”的英吉利文明不以为意,“这不就是上吊吗?咱们早就有这玩意儿了。”

 

 

猩红闪烁的灯光下,一群行刑者高唱:“英吉利的文明不用刀,就用绳、绳、绳、绳,这是我们的文明,这就是忠臣的命”。摇滚的曲风、激烈的舞蹈,气氛陡然紧张。

 

这一切都指向一场绞刑。

 

 

第一幕

 

  刑场转机

 

李大钊先生和其他临刑的狱友们登场,他们步履沉重,身躯因拷打而伤痕累累。

 

这幕剧中,有李大钊先生悲恸的诉说,旋律低沉婉转又充满力量,宛若江河;有他对行刑官大义凛然的斥责,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有他回到校园,在教室里与学生们共话青春的幻影。

 

大钊先生真挚的情感随旋律流淌,浸润人的心田。

 

 

第二幕

 

  审判

 

狱中审讯无果,上面要求再次审问。

 

这幕剧中,李大钊先生与审讯军官间的对立成为了最具张力的部分。无知自私的军官嘲笑大钊先生的“主义”,嘲笑他为那些未开化的民众无谓牺牲。

 

大钊先生却说:“我活着,就是想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面对死亡,他仍坚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剧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是大钊先生与妻子女儿的对唱。旋律悠远婉转,如泣如诉,再加之纯真的童声——生离死别、人生大义面前凄美的爱情、亲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英雄也有柔情的一面,深情之人方能无畏。

 

 

第三幕

 

    行刑

 

李大钊先生入狱后,北大师生、底层劳工都在设法营救。行刑前,他们来到刑场,作最后一次努力。一时群情激奋。学生们穿上大钊先生的长袍,继承先生的精神;劳工们从麻木中觉醒,唱出愤怒。

 

大钊先生高呼:“当明天的晨钟响起,自由的曙光会出现,光明的未来会向我们招手,自由的曙光会出现,照遍我们的人民!”

 

大钊先生凛然赴死。

 

 
 

 

“你是一道道闪电,冲破了乌云。你屹立在风中,人们都代代传颂。我们是劳苦大众,命运让我们紧紧相连。一样的奋斗、一样的牺牲,我们听见人民发出了怒吼,终将听到胜利的号角!”(主题曲《你是一个樵夫》)

 

 全剧终。

 

 
 

 

02

  声声回响

 

 

90年前的4月28日,李大钊先生从容走向绞刑架,为了自己认定的主义和事业奉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

 

音乐剧《大钊先生》选择重现这一沉重而伟大的历史时刻,突破线性叙事,通过这一刻回溯先生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一生。震撼我们的,不仅是大钊先生赴死前的凛然大义,更是贯穿其一生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剧中塑造的人物是多样的,有迷茫的副官、愚昧的群众、单纯的学生……他们都从大钊先生身上汲取到了力量,获得了成长。所以,大钊先生的伟大不是孤立的,他感染带动了身边的人,传递了革命的薪火。

 

剧中的音乐在流行乐的基础上融合了摇滚、说唱、戏曲等多种元素,为用音乐剧诠释革命历史题材注入了青春活力,与当代审美相吻合。与传统音乐剧相比,现代音乐的叙事方式使这部剧节奏更快、信息量更大,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文学性。

 

该剧结束后,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导演周映辰对全体演职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赞扬,对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全场观众的支持表示感谢。李大钊先生的孙女李乐群,北大原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也来到了现场。

 

 
 
 

  谢谢演出的孩子们,你们很棒。

我也代表同学们谢谢学校的支持。

 

 

 
 

从这部剧的启动仪式开始,我们就参加了。

看他们一步一步练,时间特别紧,难度也特别大,

但今天看他们演,我觉得特别得棒!

 

这部戏是年轻人的戏,

充满青春激扬,充满对中国革命伟大先驱的敬意,

对为真理而牺牲的崇高品德的弘扬,

对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传承。

 

北京大学原创音乐剧

《大钊先生》是一首信仰和青春的颂歌。

大钊先生在新时代激励我们努力向前。

 

 

 
 

  今晚的正式演出非常成功,

从演唱到灯光、服装、舞美,

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

 

 

 
 

  今晚这部剧,超出我的想象。

 

 

 
 

  首先,音乐的旋律特别感动,

听完以后,我们还能唱,还能想。

 

第二,李大钊的形象很饱满:

平凡而又崇高,温馨而又壮烈,正义而又励志。

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形式

呈现出了一个丰满的李大钊。

 

第三,整部戏没有平铺直叙李大钊的一生,

而是截取他英勇就义前的关键时刻。

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爆发出了他生命的全部光华。

 

 

 
 

 

03

  对话主创

 

 

试演结束后,《大钊先生》导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系主任、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老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您觉得试演的效果怎么样?

 
 
 

12号的演出不算首映,就算个排练场,我只能给自己及格,还有很大的空间,问题我都清楚在哪里,明年一定会更好。但戏一定要立在舞台上才知道问题,仅仅在排练场上是不够的。

 

那天看的戏是不间断的第二次彩排。演出前我们只在台上联排了几天,场地非常紧张。在百讲联排第一次,灯光一黑,我们所有人都是傻的,舞美不知道从哪里推,演员们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楼梯那么窄,还怕他们摔着。第二天接着乱,第三天才算有点眉目。

 

试演了我的心里就放松了,因为我知道这个戏,肯定成了。它的品格不俗。

 

这部戏哪些地方能够激起青年学生的共鸣?

 
 
 

首先是形式好。要感谢学校领导把这个委托给我做音乐剧,其实我本来认为它适合做话剧。

 

因为大钊的内容太多了,他的内核,比如青春主题,奉献,劳工,庶民,建党等等,如果缺了,一般的知识分子会不满足。可音乐叙事容纳不了这么多内容。但音乐剧将歌舞统一到一起,比起话剧单纯的语言艺术,有很大吸引力。

 

比如围绕绞刑架,我们设计的一群刽子手就非常出彩。他们全是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就是要有压抑感,要有变形的压迫感。刽子手舞蹈的气质在整个中国音乐剧舞台上没有过,我们也是一改再改。围绕绞刑架还有一个反面的主题歌,不是国民党,不是反动派,不是军阀,我要的是绞刑,它凝聚了所有反面的力量。它指向面宽,是所有的邪恶,它抽离、变形了。这个主题歌的歌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创作的,“绳绳绳,这是我们的文明,这是忠臣的命。”,“我是绞刑架,绞刑架是我,公元五世纪,诞生在日不落”……特别饱满。

 

另外是妻子、孩子那一段,在都很坚硬的过程中,非常柔软的一段。一定要有软的东西,才能显出刚强来。其中一个孩子就是北大附小的学生,不是合唱团的,一开始还不怎么会唱歌。但小孩演小孩,很真实。

 

 

 

能请您谈谈剧本的创作吗?

 
 
 

我觉得很幸运,身边有那么多老师一直关注着我们成长。我们很注重向有成就的专家、同行、前辈请教。他们真诚地关怀我们,而且有这样的水平,能一下子逮住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哪怕一句话。两个小时的戏,有那么精彩的十几句话骨骼就已经出来了。

 

有一句台词一开始是:“抓我们,我们就跑,岂不是丢了我们共产党人的骨气。”周大新老师说:“你这样说太硬了,你就改成读书人。”我说“好”,这肯定不用解释,肯定是最佳选择。因为我们就是从北大的角度切入的,从北大人的情怀出发去缅怀我们的教授,我们的读书人的气节。我有许多作家、戏剧家朋友,我们的想法不停地碰撞,每个人未必懂你全部的想法,但他知道哪一个“点”一定要有。这样碰着碰着,我自己的想法就成熟了。剧本的创作就是这样集思广益的。

 

这个文本我们修改了十几稿,克服了太多困难。当初一说做李大钊音乐剧,我就抓住了一个感觉,一定要围绕“绞刑架”这个符号进行戏剧设计。编剧拓璐很棒,她搜集材料,结构、台词、转折啊,大家一起修改。有一天晚上我俩看完了一场主旋律的话剧,回到学校接着改本子,熬不动了才休息。剧本真是太磨人了。

 

大钊先生的樵夫形象有什么含义呢?

 
 
 

李大钊先生以前被喻为“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为中国“偷”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但那是希腊神话的形象。我们现在在讲中共的创始人、中国的精神,需要找到一个中国意象。樵夫的形象与盗火者相近,但属于中国意象。樵夫砍柴有取火、保留火种的意思,同时它还与李大钊的“劳工同盟”思想有关。李大钊曾写过一首诗巜山中落雨》:
忽然来了一阵风雨,
把四周团团围住,
只听着树里的风声雨声,
却看不清云里是山是树?
水从山上往下飞流,
顿成了瀑布。
这时候前山后山,
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归路?
大钊先生“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归路”,吟出了大钊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大钊先生是先知者,也是人民的一员,同时他告诫人民不要在风雨中迷失斗争方向。樵夫这个意象就是从这里来的——“你是一个樵夫,从黎明到黄昏,斧头在悬崖上挥舞”,特别生动、朴素,饱满。其实,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我曾想过把这首诗放里面。

 

未来有什么演出计划吗?

 
 
 

首先是要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献礼,还会开展高校巡演。

 

 
 

 

试演结束后的第二天,周映辰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学生的信。

 

 

 
 

  第一次看了音乐剧,脸上留有眼泪不忍离去,

只想对导演和演员说一句:“感谢你们!”

 
 
 

  在情感上,这部剧真的把握很到位,

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这是一部青春激扬、热血澎湃的剧,是对革命先烈坚定信仰的弘扬,也是对不朽青春的褒奖。

 

我们通过这部意义非凡的《大钊先生》缅怀这位杰出的革命先烈、影响深远的北大先贤,是为了将李大钊先生的革命精神和人格力量深刻传递到每个青年人的心里,提醒北大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