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培校长》音乐剧:摇滚不是释放,是解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11-11  次浏览  分享到:

腾讯文化实习生 马小钰 发自北京

提起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这些先贤,可能没几个人会想到摇滚乐。可是现在,就有这么一批人,用摇滚音乐剧的形式带我们走近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5月4 日晚,北大原创摇滚音乐剧《元培校长》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

《元培校长》音乐剧:摇滚不是释放,是解放

 

演出现场照,蔡元培剧照。

英国万象电影节最佳原创编剧奖得主王海平任编剧,2011年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得主、好莱坞著名华裔作曲家王宗贤作曲,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担任导演兼制片人,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汤子星饰演蔡元培的音乐剧《元培校长》在北大成功上演,如此强大的制作团队保证了该剧的艺术性和专业性。

七十多分钟演绎蔡元培精彩人生片段

今年是北大建校118周年纪念日,也是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第100个年头。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该剧以蔡元培人生最辉煌的教育经历为内容,以他1916年就任北大校长后校园的巨大变化为背景,展示蔡元培“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在冲击旧体制、旧文化、创造新体制、新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塑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在“科学、民主”大旗下为教育复兴、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社会“栋梁”形象。

《元培校长》音乐剧:摇滚不是释放,是解放

 

演出现场照,辜鸿铭剧照。

该剧共两幕五场,以时间为线索,将蔡元培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包括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展现了出来。七十多分钟的摇滚音乐剧,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人生片段展示了出来。这部剧刻画出了这个变革的时代:文字革命、新学兴起、剪掉辫子、穿起洋装、科学民主的思想在中华大地上酝酿。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北大思潮翻涌,风生水起。

蔡元培的“中国梦”

大型音乐剧《元培校长》是以北大知名人物为主人公的第一部音乐剧,也是北京现代文化名人为主人公的第一部音乐剧;是以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为主人公的第一部音乐剧。

20世纪初的蔡元培等人,正是中国教育家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重要代表,“元培思想”深刻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新时代的年轻观众们将通过音乐剧《元培校长》了解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凡经历与伟大的教育实践,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光荣历史,并获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启示。

演出结束后,随即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召开了《元培校长》音乐剧的研讨会,包括李洱、邱华栋、吴志攀在内的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文学、音乐、唱词方面提出了自己对该剧的看法。

用现代语言和风貌演绎蔡元培

“此处大学堂,本是名利场,沽名皆有术,钓誉不思量”这是《元培校长》音乐剧的首段唱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认为,将这部剧放在历史背景下研究时,剧中的主要唱词都呈现了蔡元培的精神,“以现代语言和风貌,演绎那时的蔡元培”,同时在结尾处将百年前的北大和现在的北大统一起来。

作曲家孟卫东认为唱词讲述的事情很多,但每件事都是三言两语,太简单了。作家邱华栋跟孟卫东有同样的看法,“矛盾冲突和张力不够,叙事上应该从容一点”。编剧王海平也认为剧本不太成熟,结构处理应该更舒缓一些。

孟卫东:挂摇滚旗号,但摇的不够

《元培校长》音乐剧:摇滚不是释放,是解放

 

演出现场照

“民族音乐要有新思想在里面,否则就是照搬西方”这是作曲家赵方对民族摇滚乐的看法,他表示,中国音乐是以横向旋律为主的,节奏感不强,而这部剧的音乐是西方纵向音乐形式,因此在音乐里感受不到北大和蔡元培,不符合文化背景和人物气质,亲切度与自然感不够,感觉音乐就像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著名作曲家李仲党认为演员的唱法受到了摇滚的制约,“非本民族音乐线条,是西方的咏叹调,看完也没有印象深刻的段落”,这是他对该剧音乐的看法。

在对该剧音乐的评价上,多数学者的看法是相似的,作曲家孟卫东也认为,“挂摇滚旗号,但摇的不够,音乐创作上应该再张扬一点。”

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音乐要求有新意,蔡元培是改革创新,这两者都要求破除一些东西,从这一点来看,现在这个音乐就很好了,也不用再改了”,同时他表示,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接受这部剧,反响也很好,而且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毕竟从目前来说,演戏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中国戏剧》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赓续华女士认为,音乐剧对人才和财力的要求很高,中国的音乐剧还处于幼年期,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因此这部剧是一部及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