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能否助音乐剧走出原创困境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9-25  次浏览  分享到:

 日前,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原创音乐剧新剧目《元培校长》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蔡元培先生将由音乐剧这一当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戏曲品种塑造为艺术形象,走上舞台。
  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如何被音乐剧诠释留给了人们悬念。而与此同时,另一个悬念伴随着北大的这次举动而浮出水面:当下中国音乐剧面临着缺乏众多优秀原创剧目出台的创作困境,高校参与创作制作,能助音乐剧走出原创缺乏的困境吗?

北大为什么要做音乐剧?
  北大为什么要做音乐剧?这要从1922年10月蔡元培发起成立并担任所长的北大音乐传习所说起。“北大在中国开创音乐教育算是比较早的,艺术活动、学术研究活动的历史是比较长的,可以说有着悠久的艺术教育传统。但是,无论音乐、还是美术,长期以来都是作为公共课,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现在,当艺术学升为门类后,我们面临着学科建设的问题,我们发现我们只有两个艺术类一级学科。可以说,北大艺术学科门类的发展与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之间,有差距。”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教授说。
  为了弥补差距,北大近年来开始着力建设艺术学科,音乐剧是其中之一。“我们成立了北大音乐剧中心。音乐剧引进到中国只有30年的时间,历史不长,挺现代,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和一个广阔的空间,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但我们很想好好地推动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刘伟教授说,“另外,作为一所大学,要做那些富有积累性的,能给后人保存、传承、创造开发的工作,这是一流大学应当有的担当。”

北大做音乐剧有优势吗?
  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教授看来,北大创作制作《元培校长》是做了一件非常有魄力的事。“不仅对教学建设,对音乐剧剧目的积累,都是有意义的事。《元培校长》是个非常有分量的题材。”
  虽然唐建平教授认为当前中国音乐剧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做音乐剧成为很多音乐家、剧作家、导演共同的心愿,但他同时认为,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问题。
   “音乐剧产生于国外,有着西洋歌剧文化传统和群众积累,其音乐语言、题材、形式适于西方文化,它在中国怎么样做?我认为,中国音乐剧面临着如何实现西方音乐剧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相融合的严峻挑战。现在我们的一些音乐剧要么吸收了百老汇流行音乐的东西,但缺少中国民族文化的东西;要么有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东西,但又不是地道的音乐剧。”唐建平教授说。
  当然,中国音乐剧还面临着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都起步晚、原创缺乏、研究也不多的状况。如此情势下,北大能做好音乐剧吗?
   “音乐剧是综合性极强的音乐门类,需要文学、音乐、舞蹈、舞美以及艺术管理与市场运作等各方面的合作。北大有多学科的优势,还有很深的理论造诣,这些都会为我们的音乐剧创作和研究提供支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说。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原创剧目出台,音乐剧产业与市场的建立只是梦想,而缺乏理论研究支撑的艺术实践则注定是盲目的实践。北大音乐剧研究中心将一手抓创作、一手抓研究,将产学研结合一体,以创作促研究,以研究指导创作,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刘伟教授说。

蔡元培会在音乐剧中跳舞吗?
  “蔡元培会在音乐剧中跳舞吗?”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音乐剧《元培校长》的疑惑。
   “也许会跳,也许不会跳。跳也可以,为什么他不能跳?”周映辰的回答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据介绍,音乐剧《元培校长》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制作,明年上半年上演。目前该剧的创作才刚刚启动,已确定由作家王海平担当编剧。“我现在大纲还没有写完,故事梗概刚理了一点。写蔡元培校长这个人物,到底从哪儿入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他是一个很丰富的历史人物,在教育、艺术、文化上都有建树。剧本的时间段落框定在他在北大的14年,但我想用一些电影手法展示那个时代和社会。另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仍是展现人物的重点。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一些命题沉重复杂,到今天仍然需要不断思考。我想在剧中重新阐释、解读蔡元培校长那一代文化先驱,他们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东西方文化冲突、对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深层思考,这对当下的中国也极具借鉴意义。”王海平说。